特朗普公开喊话中国:可以降低关税,但要拿“宝物”来换
最近国际新闻里有个事儿特别逗,就像隔壁老王举着擀面杖说要砸你家窗户,转眼又嬉皮笑脸要拿棒棒糖换你家的秘制酱料。美国总统特朗普前脚说要给中国货加税,后脚就改口“可以商量”,非盯着咱的TikTok不放。这事儿听着像小孩过家家,可里头藏着大国较劲的门道。
先说这加税的事儿吧,4月2日的新政策跟催命符似的。咱老百姓都记得,五年前美国也玩过这出。当年他们给中国货加税,咱反手就给美国大豆加了25%的税。您猜后来咋样?美国农场主急得直跺脚,开着拖拉机就把华盛顿堵了。今年这戏码又来了,美国刚说要加税,咱们立马给他们的玉米牛肉加码,这架势就跟武侠片里高手过招似的,见招拆招。
这回新鲜的是特朗普的“变脸”绝活。他派来谈判的人前脚刚走,后脚这位总统就在记者会上演起了川剧绝活。开出的条件跟菜场大妈砍价似的:“要不你们把TikTok卖给咱,关税给你们打折!”这话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了,有人在网上吐槽:“咱总统是把国家大事当闲鱼买卖了?”要我说,这跟村里收保护费的地痞一个套路,先吓唬人要砸摊子,转头又说交个朋友——明摆着惦记人家好东西。
说起TikTok,这可是咱中国企业在海外最争气的娃。就像你家孩子在国外考试拿了状元,街坊邻居谁不夸?现在这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在美国有1.7亿用户,比半个美国的人口还多。那些整天在TikTok上扭“科目三”的美国小伙,拍中国高铁的老外博主,可比电视台播的宣传片实在多了。美国人嘴上说“不安全”,眼珠子早盯上背后的推荐算法了,那技术就跟咱摊煎饼的火候似的,差一丁点味道就不对。
咱也不是软柿子。看最近海关的数据,往东南亚的货多了两成,卖到非洲的机器直接翻倍。这就像开饭馆的老板,原先只在巷口摆摊,现在外卖都做到三公里外了。美国要加税?没事儿!咱转头就跟俄罗斯签了机电大单,跟沙特搞起了人工智能合作。现在做生意讲究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,谁还死磕一棵树?
要说解决办法,其实早有人支招了。我有个在硅谷搞技术的发小说,TikTok现在搞了个“得州方案”,把美国用户数据存在本地,还请了甲骨文公司当监工。这招就跟在家门口装摄像头似的,既让邻居放心,又守住了自家院子。印尼之前也闹过封杀TikTok电商,结果没俩月就认怂了,为啥?当地小商家发现,没了这平台生意直接腰斩。所以说啊,好东西谁都想要,但不能吃相太难看。
这场较量背后藏着大时代的变化。您发现没?现在年轻人看世界的方式早变样了。我家闺女天天在TikTok上看各国博主,昨儿学做西班牙海鲜饭,今儿就跟印度网友比划瑜伽。这种潜移默化的交流,可比过去报纸上登文章管用多了。有数据显示,美国年轻人当兵的少了12%,有人说这是他们在短视频里看见了更花花的世界。
眼瞅着4月5日这个“最后期限”要到了,我看八成还得接着扯皮。美国国内现在乱成一锅粥,农场主怕丢了生意,科技公司担心被报复,年轻用户更是在网上发起#还我TikTok#的话题,点击量都破50亿了。这让我想起老家过年杀猪,主人家举着刀下不去手,看热闹的狗倒叫得最凶。说到底,现在全球经济早就是你中有我,真要撕破脸,谁家日子都不好过。
说个有意思的事儿,我们小区门口摊煎饼的大爷最近都玩起了TikTok直播,说要教老外摊煎饼果子。您说这不就是活生生的“文化输出”?有时候看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创意,反而对国家大事更有信心。就像下棋,高手过招看着凶险,真正定输赢的往往是边边角角的争夺。
最后给大伙儿爆个料:现在TikTok上最火的中国话题不是美食也不是功夫,居然是“中国式催婚”。老外看得津津有味,评论区清一色“全世界妈妈都一样”的调侃。您说这哪是什么安全隐患,分明是给地球村送欢乐。所以说啊,特朗普总统要是真把TikTok买走了,美国小年轻第一个不答应——他们上哪儿找这么逗乐的催婚段子去?

首页